新闻中心

中国工程机械黄金十年遇十字路 徐工三招引领突围

发布时间:2012-12-28

中新网12月27日电 (财经频道 黄政平)2012年恐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痛苦的一年,前三季度13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有12家公司净利下降,业绩平均降幅高达(95.7%)。业内不禁感叹,经历本世纪黄金十年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站在了十字路口,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成为行业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 工程机械行业销售下滑

  今年年初的两会报告把中国2012年的经济增长水平定在7.5%,为继政府连续8年维持GDP增长目标在8%之后的首次下调,这释放出当局有意放缓经济增速的强烈信号。

  从2012年至今走向来看,前三季度GDP增速为7.7%,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

  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的装载机实现销售13.8万台,同比下降28.1%。挖掘机实现销售9.3万台,同比下降37.1%。轮式起重机实现销售1.7万台,同比下降38.8%。工业车辆实现销售22.6万台,同比下降7.3%。

  经济增速放缓给国内工程机械的需求带来了消极影响,面对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发展放缓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赵英在接受中新网证券频道采访时表示,确切的说这是国内需求放缓,工程机械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活动联系的比较紧密。

  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业绩纷纷下降资金链备受考验

  2012年三季报显示,13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有12家业绩出现负增长,其中天业通联(6.28,-0.04,-0.63%)前三季净利同比下降480%居首,当期亏损1.27亿元。企业规模较大的三一重工[微博](10.58,0.21,2.03%)也陷入业绩下滑的窘境,三一重工[微博]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降23.4%。

  为了促进销售,工程机械行业一度出现非理性的低首付、零首付现象。许多企业的销售都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并未形成真正的现金流。以三一重工为例,该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达79.2亿元,2011年则猛增87.9%至148.8亿元,2012年三季度数据显示,三一重工应收账款同比仍大幅增长39.1%,攀升至207亿元。

  一方面是销售下滑,另一方面已卖出去的产品形成的应收占款占用相当多的流动资金,这让工程机械企业的资金链承受到很大考验。为此不少工程机械企业以发债缓解资金压力。自去年10月以来,13家上市工程机械企业中有6家通过发行公司债募资达183.7亿元,其中三一集团发债78亿居首。

  发展困境如何突围? 标杆徐工:布局全球 转型升级 创新制胜

  

  产业全球布局徐工王民:深拓海外市场稳领行业第一

  金融市场投资有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对于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低谷的时候,全球最大的土方机械、矿山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的第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利润增长了49%,达到17亿美元。卡特彼勒新兴市场战略总监鲁辉在一次论坛上说,卡特彼勒的表现得益于全球网络分散风险。

  对此徐工机械(11.47,0.04,0.35%)董事长王民先生有深刻体会,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徐工机械也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

  据王民介绍,海外市场方面,徐工是国内同行第一个参加海外展会、第一个成立出口公司的企业,并在工程机械领域第一个实现年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每年有万台以上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到140多个国家,均居国内行业第一位。

  行业专家赵英也信心满满,她表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现在也产生了比较有希望的,能够成为世界型竞争选手的企业。她还建议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可以先立足于国内这个主场竞争,慢慢的走向海外。

  推进产能整合做大做强徐工王民: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知名公司。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专家田广范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应该进行整合。

  “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的数量太多了,比如做塔式起重机的企业在整个欧洲大概也就10多家,中国大概有三四百家,太多了。” 田广范认为。

  截至今年9月底,国内从事挖掘机生产的企业达60多家,规划的远期产能有60万台,大大超过全球需求。

  在徐工机械董事长王民看来,过剩的产能意味着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产能太大,大多数企业造不出差异化的产品,中国永远有需求,就看做不做出好产品,有没有价格优势,最后优胜劣汰。他说:我预感工程机械真的到了一个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了。

  逆势创新立不败之地徐工陆川:2012以后中国市场更精彩

  逆境求生的关键还在于创新。11月8日,由徐工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吨位的3600吨履带起重机正式下线调试。根据需要,它可以拆分组装成一个1800吨的起重机,这个创新产品已经获得了订单。对于创新制胜,董事长王民很有信心。

  行业专家田广泛指出,工程机械企业靠一味的打价格战是行不通的。他说,在整个设计、计算,最基础的研究以及质量方面不提高的话,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比较困难的。

  近日,由徐工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挑战极限,数次成功完成4500吨的超载实验,创下了一项移动式起重机的世界吊重纪录。

  “2012年以后中国起重机市场会更加精彩,在3-5年的时间里,百吨级至千吨级产品的型谱会更加密集、技术也会更加成熟,人们会逐渐从最初对中国企业接连突破世界最大的惊喜中冷静下来,更加深入地融入工程应用和用户需求。”徐工机械副总裁、徐工重型总经理陆川说道。

[ 返回上一页]